在犹大王约雅敬的时代,耶和华的话临到了先知耶利米。那时,犹大国正面临内忧外患,百姓的心远离了神,转向了偶像和罪恶。耶和华对耶利米说:“起来,下到陶匠的家里去,在那里我要使你听见我的话。”
耶利米听从神的吩咐,离开了耶路撒冷,穿过狭窄的街道,来到城郊的陶匠家。陶匠的家坐落在一片开阔的平地上,周围堆满了陶土和未完成的陶器。陶匠正坐在他的轮子前,专注地工作着。他的双手沾满了泥土,轮子在他的脚下缓缓转动,发出低沉的嗡嗡声。
耶利米静静地站在一旁,观察着陶匠的动作。陶匠取了一块柔软的陶土,放在轮子上,开始用手掌和手指轻轻按压,陶土在他的手中逐渐成形。然而,就在陶器快要完成的时候,陶匠发现陶土中有杂质,导致器皿的形状歪斜,无法继续使用。陶匠没有生气,也没有丢弃这块陶土,而是将它重新揉成一团,放回轮子上,再次开始塑造。
耶利米看着这一幕,心中充满了疑惑。这时,耶和华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:“耶利米,你看见陶匠所做的吗?以色列家啊,我待你们岂不能像这陶匠待陶土一样吗?你们在我手中,正如泥土在陶匠的手中。”
耶利米的心被深深触动,他明白了神的比喻。神继续说道:“我若论到哪一邦或哪一国,说要拔出、拆毁、毁坏,倘若那国转离他们的恶行,我就必后悔,不将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。我若论到哪一邦或哪一国,说要建立、栽植,倘若他们行恶不听从我的话,我就必后悔,不将所说的福气赐给他们。”
耶利米感到一阵寒意,他知道神的话语不仅仅是对外邦的警告,更是对犹大国的严厉提醒。神继续说道:“现在你要对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说,耶和华如此说:‘看哪,我造出灾祸攻击你们,定意刑罚你们。你们各人当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,改正你们的行动作为。’”
耶利米的心沉重起来,他知道神的审判即将来临,但神的怜悯也依然存在。神愿意给犹大人机会,只要他们愿意悔改,神就会像陶匠一样,重新塑造他们,使他们成为合用的器皿。
然而,耶利米也知道,犹大人的心已经刚硬,他们不愿意听从神的警告。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景象:耶路撒冷被敌人围困,圣殿被毁,百姓被掳到异国他乡。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不肯回头,不肯听从神的话。
耶利米站在陶匠的家中,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无奈。他知道自己必须将神的话传达给百姓,即使他们不愿意听。他转身离开陶匠的家,踏上了回城的路。他的脚步沉重,心中却充满了坚定的信念。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,他都要完成神的托付,因为他是神的仆人,是神的先知。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耶利米走遍耶路撒冷的街道,向百姓宣告神的话语。他大声呼喊:“回头吧!离开你们的恶行,改正你们的道路!神愿意重新塑造你们,使你们成为祂合用的器皿!”然而,百姓们却嘲笑他,甚至逼迫他。他们不愿意听他的警告,继续在罪恶中沉沦。
耶利米的心中充满了痛苦,但他没有放弃。他知道,神的计划不会因人的悖逆而改变。正如陶匠手中的陶土,神有权柄按照祂的旨意塑造万国万民。耶利米继续传讲神的话语,直到那审判的日子来临。
最终,犹大国因他们的罪恶而遭受了神的审判。耶路撒冷被巴比伦人攻陷,圣殿被毁,百姓被掳到巴比伦。然而,即使在审判中,神的怜悯依然存在。祂应许将来有一天,祂要将祂的子民从被掳之地带回,重新建立他们的家园。
耶利米的预言在历史中一一应验,而他的故事也成为后世的警示。陶匠与陶土的比喻,提醒着每一个世代的人:神是那位有权柄塑造万有的主宰,祂的旨意不可抗拒,但祂的怜悯也永不改变。只要我们愿意回头,祂就愿意重新塑造我们,使我们成为祂手中合用的器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