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以色列的历史中,士师时代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复兴的时期。以色列人屡次背离耶和华,去侍奉外邦的神明,惹动神的怒气,却又在苦难中呼求神的拯救。士师记第十章记载了这段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,展现了神的怜悯与公义。
那时,以色列人已经经历了多次的循环:他们犯罪、受罚、悔改、得救。然而,他们的心似乎总是难以长久持守对神的忠诚。在士师陀拉和睚珥之后,以色列人再次陷入罪恶之中。他们离弃了耶和华,转去侍奉巴力和亚斯他录,这些是迦南地的神明,代表着淫乱与堕落。不仅如此,他们还敬拜亚扪人的神米勒公、非利士人的神大衮,以及西顿人的神亚斯他录。他们的行为彻底背离了与神所立的约,惹动了耶和华的怒气。
耶和华对以色列人说:“我岂没有将你们从埃及、亚摩利人、亚扪人、非利士人、西顿人、亚玛力人、和米甸人的手中拯救出来吗?你们却离弃我,去侍奉别的神。因此,我不再拯救你们了。你们去哀求你们所选择的神吧!让他们在你们遭难的时候拯救你们吧!”
以色列人听到这话,心中充满了恐惧与悔恨。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罪孽深重,便除去他们中间的外邦神像,重新归向耶和华。他们在神面前痛哭流涕,承认自己的罪,说:“我们得罪了你,因为我们离弃了我们的神,去侍奉巴力。”
耶和华看见以色列人真诚的悔改,心中充满了怜悯。祂的怒气渐渐消退,因为祂的慈爱永远长存。然而,神的公义并未因此被忽视。以色列人必须面对他们犯罪的后果,因为他们已经陷入了亚扪人和非利士人的压迫之中。
亚扪人是以色列东边的强敌,他们集结大军,渡过约旦河,攻打犹大、便雅悯和以法莲的城邑。以色列人陷入极度的困境中,他们的土地被掠夺,人民被奴役,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非利士人也从西边入侵,压迫以色列人,使他们无法喘息。
在这样的绝境中,以色列人再次呼求耶和华:“我们犯罪了,求你照你的旨意待我们,只求你今日拯救我们!”他们知道,唯有耶和华是他们的拯救者,唯有祂能救他们脱离仇敌的手。
耶和华听见了他们的呼求,便兴起了一位士师来拯救他们。这位士师名叫耶弗他,他是基列人,出身卑微,甚至被自己的家族排斥。然而,耶和华却拣选了他,因为祂看中的不是人的外表,而是内心的信心与忠诚。
耶弗他被以色列的长老们请来,成为他们的领袖。他首先试图与亚扪人谈判,质问他们为何要攻打以色列。亚扪人却傲慢地回应,声称以色列人占领了他们的土地。耶弗他驳斥了他们的谎言,指出以色列人从未侵占亚扪人的土地,而是耶和华将这片地赐给祂的子民。
谈判破裂后,耶弗他带领以色列人与亚扪人展开激烈的战斗。在出征之前,他向耶和华许下了一个誓言:“你若将亚扪人交在我手中,我从亚扪人那里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,无论谁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,我必将他献上为燔祭。”
耶和华听了耶弗他的祷告,将亚扪人交在他手中。以色列人大获全胜,攻取了二十座城邑,彻底击败了亚扪人。然而,当耶弗他凯旋而归时,第一个出来迎接他的,竟是他独生的女儿。耶弗他看见她,心如刀割,撕裂衣服,痛苦地说:“哀哉!我的女儿啊,你使我甚是愁苦,因为我已经向耶和华许愿,不能挽回。”
他的女儿却勇敢地回应:“父啊,你既向耶和华许愿,就当照你口中所说的行,因为耶和华已经在仇敌亚扪人身上为你报仇。”她请求父亲给她两个月的时间,让她与同伴上山,为自己的童贞哀哭。两个月后,耶弗他履行了他的誓言。
这个故事充满了悲壮与敬畏。耶弗他的胜利彰显了耶和华的大能,而他的誓言则提醒我们,向神许愿是极其严肃的事,不可轻率。以色列人虽然屡次犯罪,但神的怜悯始终长存。祂在人的悔改中施行拯救,却也让人承担犯罪的后果,以此教导他们敬畏与顺服。
士师记第十章的故事,不仅是以色列历史的缩影,也是每个人生命的写照。我们常常像以色列人一样,背离神的道路,陷入罪恶之中。然而,只要我们真心悔改,归向神,祂必以慈爱和怜悯待我们,拯救我们脱离一切的困境。神的公义与慈爱并行,祂的旨意永远高过我们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