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马太福音第十八章中,耶稣教导门徒关于谦卑、饶恕和如何对待迷失的羊。这个故事充满了深刻的教训和生动的场景,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经文,细细品味其中的智慧。
—
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,耶稣和门徒们走在加利利的山间小路上。微风轻拂,远处的田野上,牧羊人正赶着羊群,羊儿们悠闲地吃着青草。耶稣停下脚步,看着门徒们,眼中充满了慈爱和期待。
门徒们围坐在耶稣身旁,心中充满了疑惑和好奇。他们知道,耶稣总是用简单的故事揭示深刻的真理。这时,门徒们开始争论谁在天国里是最大的。他们低声讨论,脸上带着骄傲和不安的神情。
耶稣看出了他们的心思,便轻轻招手,叫来一个小孩子。那孩子大约五六岁,脸上带着天真无邪的笑容,手里还拿着一朵野花。耶稣把孩子抱在怀中,温柔地对门徒们说:“我实在告诉你们,你们若不回转,变成小孩子的样式,断不得进天国。”
门徒们愣住了,他们从未想过,天国的门槛竟与谦卑有关。耶稣继续说道:“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,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。”门徒们低下头,心中充满了反思。他们明白了,天国的伟大不在于地位的高低,而在于心灵的纯净与谦卑。
接着,耶稣的目光变得严肃起来。他环视众人,缓缓说道:“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,就是接待我。但若有人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,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他的颈项上,沉在深海里。”
门徒们听得心惊胆战,他们意识到,对待弱者和迷失者的态度,直接关系到他们与神的关系。耶稣的语气更加坚定:“你们要小心,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。我告诉你们,他们的使者在天上常见我天父的面。”
这时,耶稣讲了一个比喻,让门徒们更加明白神的心意。他说:“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,若失去一只,不把这九十九只撇在山上,去找那只迷失的羊吗?若是找着了,我实在告诉你们,他为这一只羊欢喜,比为那没有迷失的九十九只欢喜还大呢!”
门徒们仿佛看到了那位牧羊人,他焦急地翻山越岭,呼喊着那只迷失的羊。终于,在荆棘丛中,他找到了那只受伤的小羊。牧羊人将它抱在怀中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耶稣说:“你们的天父也是这样,不愿意这小子里失丧一个。”
接着,耶稣教导门徒们如何处理弟兄之间的过错。他说:“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,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,指出他的错来。他若听你,你便得了你的弟兄。”门徒们点头,明白了私下和解的重要性。
耶稣继续说:“他若不听,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,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,句句都可定准。若是不听他们,就告诉教会;若是不听教会,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。”
门徒们认真地记下这些话,他们知道,这是处理冲突的智慧之道。耶稣又补充道:“我实在告诉你们,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,在天上也要捆绑;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,在天上也要释放。”
这时,彼得走上前来,问道:“主啊,我弟兄得罪我,我当饶恕他几次呢?到七次可以吗?”耶稣看着彼得,眼中充满了慈爱和耐心。他回答说:“我对你说,不是到七次,乃是到七十个七次。”
耶稣接着讲了一个比喻,让门徒们明白饶恕的重要性。他说:“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账。才算的时候,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。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,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,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。”
门徒们听得入神,仿佛看到了那个欠债的仆人跪在地上,苦苦哀求。主人动了慈心,把他释放了,并且免了他的债。耶稣继续说:“那仆人出来,遇见他的一个同伴,欠他十两银子,便揪着他,掐住他的喉咙,说:‘你把所欠的还我!’”
门徒们皱起眉头,心中充满了不平。耶稣的语气变得严厉:“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,说:‘宽容我吧,将来我必还清。’他不肯,竟去把他下在监里,等他还了所欠的债。”
耶稣看着门徒们,眼中充满了悲伤和警告。他说:“主人就大怒,把他交给掌刑的,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。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,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。”
门徒们沉默了,他们明白了饶恕不仅是外在的行为,更是内心的选择。耶稣的教导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。
—
这段经文不仅教导我们谦卑、饶恕和关爱迷失的羊,更让我们看到神的心意:祂不愿一人沉沦,乃愿万人得救。愿我们都能像小孩子一样单纯,像牧羊人一样寻找迷失的羊,像那位仆人一样从心里饶恕他人,活出基督的爱与恩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