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经

伯利恒的归途:拿俄米与路得的忠诚之旅

在士师统治以色列的时代,犹大地遭遇了一场严重的饥荒。伯利恒,这个以“粮食之家”为名的小城,也未能幸免。田野荒芜,粮食稀缺,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。在这样的艰难时刻,以利米勒——一个伯利恒的居民,决定带着他的妻子拿俄米和两个儿子玛伦和基连,离开家乡,前往摩押地避难。摩押地虽然是以色列人的仇敌之地,但那里尚未受到饥荒的影响,或许能为他们提供一线生机。

以利米勒一家跋山涉水,终于抵达了摩押地。起初,生活似乎有了转机。他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安顿下来,努力适应新的环境。然而,命运并未眷顾他们太久。以利米勒在摩押地去世了,留下拿俄米和两个儿子相依为命。玛伦和基连渐渐长大,各自娶了摩押女子为妻。玛伦的妻子名叫路得,基连的妻子名叫俄珥巴。这两个外邦女子虽然来自异族,却对婆婆拿俄米十分敬重,一家人虽然身处异乡,却也过得和睦。

然而,苦难并未就此结束。十年之后,玛伦和基连也相继去世,留下拿俄米和两个儿媳孤苦无依。拿俄米的心中充满了悲伤和绝望。她失去了丈夫,又失去了儿子,如今只剩下两个儿媳陪伴在她身边。她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,也思考这两个年轻女子的未来。

一天,拿俄米听说耶和华眷顾了犹大地,赐给他们丰饶的收成,饥荒已经过去。她的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,决定返回故乡伯利恒。她叫来路得和俄珥巴,对她们说:“我的女儿们啊,你们还是回娘家去吧。愿耶和华恩待你们,如同你们恩待我和我已死的人一样。愿耶和华使你们各自在新的家庭中找到安息之所。”

拿俄米的话语中充满了慈爱和无奈。她知道,自己已经年老,无法再为这两个年轻的儿媳提供什么。她希望她们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,重新开始生活。俄珥巴听了婆婆的话,泪流满面,最终亲吻了拿俄米,与她告别,回到了自己的族人中。然而,路得却紧紧抓住拿俄米的手,不肯离开。

拿俄米劝路得说:“看哪,你的嫂子已经回她本族和她的神那里去了,你也跟着她回去吧。”

路得却坚定地回答:“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。你往哪里去,我也往哪里去;你在哪里住宿,我也在哪里住宿;你的国就是我的国,你的神就是我的神。你在哪里死,我也在哪里死,也葬在那里。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,不然,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!”

路得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和忠诚。她不仅选择了跟随拿俄米,更选择了耶和华作为她的神。她的决心深深打动了拿俄米,也让她看到了希望的光芒。于是,拿俄米不再劝她,两人一同踏上了返回伯利恒的旅程。

当她们抵达伯利恒时,全城的人都为她们的到来感到惊讶。妇女们纷纷议论:“这是拿俄米吗?”拿俄米苦笑着回答:“不要叫我拿俄米(‘甜’的意思),叫我玛拉(‘苦’的意思)吧,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。我满满地出去,耶和华使我空空地回来。耶和华降祸与我,全能者使我受苦。既是这样,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?”

拿俄米的话语中充满了苦涩和无奈。她曾经带着丈夫和儿子离开伯利恒,满怀希望地前往摩押地,如今却孤身一人,带着一个外邦儿媳回来。她的心中充满了对命运的质问,却也隐隐感受到耶和华的旨意。

路得默默地站在拿俄米身旁,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她知道,前方的道路依然艰难,但她已经做出了选择。她选择了跟随拿俄米,选择了耶和华,也选择了这片陌生的土地。她相信,耶和华必会指引她的脚步,赐给她和拿俄米新的希望。

就这样,拿俄米和路得在伯利恒开始了新的生活。她们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

LEAVE A RESPONSE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