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《旷野的足迹:以色列人的旅程》**
在耶和华大能的引领下,以色列人终于离开了为奴之地埃及。他们曾亲眼目睹红海分开的奇迹,也曾因云柱与火柱的指引而行走在茫茫的旷野之中。然而,他们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,而是充满了考验与恩典的交织。
摩西遵照耶和华的吩咐,将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的一切路程都记录下来。他们首先来到了疏割,那里是离开埃及后的第一个安营之地。夜幕降临时,营火在沙漠中闪烁,百姓们围坐在一起,回忆着法老军队如何在红海被吞没,心中既充满感恩,又对未知的前路感到忐忑。
次日,他们拔营前行,来到以倘。旷野的风沙呼啸,白日的烈日灼烧着他们的皮肤,但耶和华的云柱始终在前方引导。每当云柱停下,百姓们便知道该安营休息;当云柱升起,他们便收拾帐棚,继续前行。
然而,人的信心总是脆弱的。到了密夺,百姓中开始有人抱怨:“为什么要把我们带出埃及?难道要死在这旷野吗?”摩西听见这些怨言,心中沉重,但他仍坚定地仰望耶和华。当夜,鹌鹑飞来,覆盖营地,次日清晨,吗哪如露水般降下,耶和华再次显明祂的供应。
他们继续前行,经过玛拉。那里的水苦得无法饮用,百姓的怨声再次响起。摩西呼求耶和华,耶和华指示他将一棵树丢入水中,水立刻变甜。神借此教导他们:祂是医治与供应的主,只要顺从祂的旨意,苦涩也能变为甘甜。
接着,他们来到以琳,那里有十二股水泉和七十棵棕树。百姓在绿洲中休憩,享受短暂的安宁。然而,安逸并未持续太久。当他们进入汛的旷野时,饥饿与疲惫再次侵袭,百姓甚至怀念起埃及的肉锅。耶和华听见他们的哭号,便降下鹌鹑,又赐下吗哪,并吩咐他们每六日收取双份,因第七日是安息日,不可劳作。
他们的脚步继续向前,经过利非订。在那里,百姓因无水而争闹,甚至质疑耶和华是否在他们中间。摩西击打磐石,活水涌流,解了他们的干渴。然而,亚玛力人突然来袭,约书亚率领勇士出战,摩西则在山上举手祷告。只要他的手高举,以色列就得胜;手垂下,敌人便占上风。最终,亚伦与户珥扶住摩西的手,直到日落时分,以色列人大获全胜。
数月过去,他们终于来到西奈的旷野。耶和华在雷鸣与火焰中降临,颁布十诫,与以色列人立约。百姓战兢敬畏,承诺遵行神的话。然而,当摩西上山四十昼夜时,他们竟铸造金牛犊,陷入大罪。耶和华的烈怒几乎灭绝他们,但摩西的代求使神回心转意。
此后,他们从西奈启程,经过基博罗哈他瓦(贪欲之人的坟墓)。因百姓贪恋肉食,耶和华降下瘟疫,许多人倒毙。直到他们来到加低斯巴尼亚,危机再次降临。十二探子窥探迦南地,其中十人报恶信,使全会众恐惧战兢,拒绝进入应许之地。耶和华宣告:这一代人必在旷野飘流四十年,直到他们的尸首倒在旷野。
四十年间,以色列人绕行旷野,从加低斯到以东,再到何珥山。在那里,亚伦离世,百姓为他哀哭三十日。他们继续前行,经过撒摩拿、普嫩、阿伯,直到摩押平原。途中,他们遭遇迦南人、亚摩利人的攻击,但耶和华使他们得胜。
最终,他们来到约旦河边,遥望耶利哥。摩西站在毗斯迦山顶,耶和华将应许之地指给他看。四十年旷野的飘流即将结束,新一代的以色列人正准备跨过约旦河,承受神的应许。
摩西写下这一切,不仅为记录路程,更为让后人铭记:耶和华的信实永不改变,祂的管教与恩典同行。旷野的足迹,不仅是地理的路线,更是信心的轨迹——每一步都刻着神的同在与人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