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磐石与活石:彼得前书第二章的叙事**
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亚细亚行省,一群分散在各城的基督徒正面临严峻的考验。他们被外邦人嘲笑,被犹太同胞排斥,甚至因信仰而遭受不公的对待。许多人心中充满困惑:我们是谁?神为何允许我们受苦?我们该如何在这黑暗的世界中生活?
就在这时,使徒彼得的书信传到了他们手中。这封信如同一道温暖的光,穿透了他们心中的阴霾。
### **活石与灵宫**
彼得写道:“你们来到主面前,也就像活石,被建造成为灵宫,作圣洁的祭司,借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。”(彼前2:5)
他描绘了一幅宏伟的图景:耶稣基督是那被匠人所弃的房角石(赛28:16),却成了神国度的根基。而那些信靠祂的人,就像一块块“活石”,被神亲自拣选、雕琢,垒成一座属灵的圣殿。这座殿不是用冰冷的石头堆砌,而是由一群被基督宝血洁净的生命组成。
在信中,彼得提醒他们,他们不再是漂泊无依的异乡人,而是神家里的人。他们的身份不再由世界定义,而是由那位呼召他们的主所定。
### **圣洁的子民**
“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,是有君尊的祭司,是圣洁的国度,是属神的子民。”(彼前2:9)
彼得的话让他们想起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的情景。神曾对摩西说:“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,为圣洁的国民。”(出19:6)如今,这应许不再局限于以色列人,而是临到所有信靠基督的人,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。
他们被呼召成为“圣洁的子民”,不是因为他们本身多么优秀,而是因为神的恩典。他们的生活应当与蒙召的恩相称,远离世俗的污秽,活出神的荣美。
### **客旅与寄居者**
然而,现实是艰难的。他们生活在一个敌视福音的社会里,许多人因信仰失去工作、遭受逼迫,甚至被家人离弃。彼得理解他们的挣扎,因此写道:“亲爱的弟兄啊,你们是客旅,是寄居的。”(彼前2:11)
他们不属于这个世界,正如亚伯拉罕一生住在帐篷里,仰望更美的家乡(来11:9-10)。彼得劝勉他们,既不要与世界同流合污,也不要因逼迫而灰心,而是要以善行见证基督,让外邦人因他们的好行为归荣耀给神。
### **顺服的榜样**
最令人震撼的是,彼得提到基督的榜样:“祂被骂不还口,受害不说威吓的话,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。”(彼前2:23)
耶稣本可以呼唤天军消灭那些钉祂十字架的人,但祂选择了沉默,像羊被牵到宰杀之地却不开口(赛53:7)。祂的顺服不是软弱,而是对父神旨意的完全降服。
彼得劝勉那些受苦的基督徒,在面对不公时,要效法基督的忍耐。奴隶应当顺服主人,妻子当以贞洁的品行感化未信的丈夫,众人当以善行堵住毁谤者的口。
### **牧人与监督**
最后,彼得提醒他们,基督是“灵魂的牧人”(彼前2:25)。他们从前如迷羊,如今却归回牧人那里。这位牧人不仅引导他们,更为他们舍命。
这封信在信徒中间传阅,许多人读后泪流满面。他们明白了自己的身份——是神国度的活石,是圣洁的子民,是基督用宝血赎回的产业。尽管前路艰难,但他们不再惧怕,因为他们有一位永不撇弃他们的牧人。
于是,这群分散在亚细亚各城的基督徒,开始以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苦难。他们不再问“为什么是我?”,而是问“主啊,你让我在这处境中如何荣耀你?”
他们的生命,正如彼得所言,成了“黑暗中的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