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经

1. **智慧根基的见证** 2. **敬畏耶和华的福分** 3. **以利法与巴拉的转变** 4. **勤劳与智慧的果实** 5. **从荒芜到丰盛的教训** 6. **干旱中的两种选择** 7. **义人与恶人的结局** 8. **村庄里的智慧故事** 9. **悔改与蒙福之路** 10. **箴言生活的真实见证** (注:最终标题可任选其一,如第1个“智慧根基的见证”简洁有力,突出主题;或第3个“以利法与巴拉的转变”更具故事性。)

**智慧的根基**

在犹大群山环绕的一个小村庄里,住着一位名叫以利法的农夫。他为人勤劳正直,每日清晨便起身耕种田地,细心照料橄榄树和葡萄园。他的妻子亚比该也贤惠聪颖,善于持家,常常用智慧的话语教导他们的孩子。以利法一家虽不富裕,却因敬畏耶和华而蒙福,生活安稳喜乐。

离以利法家不远的地方,住着另一个名叫巴拉的农夫。巴拉性情急躁,做事懒惰,常常投机取巧。他的田地杂草丛生,庄稼稀疏,但他却不以为然,反而嘲笑以利法过于认真。巴拉的妻子米拉也与他一样,喜欢说闲话,常常在村中搬弄是非。他们的孩子无人管教,整日在村中惹是生非。

有一年,旱灾临到那地,雨水稀少,田里的庄稼渐渐枯萎。以利法早做准备,在干旱来临前便挖深了水井,又用干草覆盖土地,减少水分流失。他每日清晨祷告,求耶和华赐下恩典,并辛勤劳作,修剪枯枝,松土施肥。尽管天气恶劣,他的橄榄树仍结出果子,葡萄园也未完全干枯。

巴拉却不同。旱灾来临时,他惊慌失措,咒骂上天不公。他既不愿费力挖井,也不肯细心照料庄稼,反而整日坐在树荫下抱怨。他的田地很快变成一片荒芜,连野草也难以存活。饥饿逼迫他不得不向以利法借粮,但借了又不愿偿还,心中充满怨恨。

一日,村中的长老召集众人,商议如何度过灾年。以利法站起来,恭敬地说道:”耶和华教导我们,**‘喜爱管教的就是喜爱知识,恨恶责备的却是畜类一般’**(箴言12:1)。我们若肯谦卑受教,勤劳作工,必能渡过难关。”他的话语温和却有力量,许多人点头赞同。

巴拉却冷笑一声,高声反驳:”空谈有何用?若真有神,为何降灾给我们?”他的话引起一阵骚动,有些人被他煽动,也开始抱怨。

不久,雨季终于来临。以利法的田地因着先前的准备,迅速恢复生机,庄稼茁壮成长,果园硕果累累。而巴拉的田地因长期荒废,土壤贫瘠,即便雨水充足,也无法挽回损失。他的家庭陷入更深的贫困,妻子米拉因终日争吵,带着孩子回了娘家。巴拉孤独一人,终于醒悟,悔恨自己不听智慧的劝诫。

后来,巴拉来到以利法家中,羞愧地说:”我如今知道,**‘义人的根必不动摇,恶人却不得住在地上’**(箴言12:3)。求你教我如何行正道。”以利法没有嘲笑他,而是伸出手,带他一同耕作,教导他敬畏耶和华的真道。

从此,巴拉开始改变,勤劳作工,学习智慧的话语。他的田地渐渐恢复,家庭也重新和睦。村中的人看到两人的见证,都感叹道:”**‘人的善良必为自己赢得恩惠,但奸诈人的道路必致毁灭’**(箴言12:2)。敬畏耶和华,才是智慧的根基。”

多年后,这个村庄因着以利法和巴拉的故事,成为远近闻名的智慧之乡。人们传颂着他们的经历,谨记箴言的教训,在生活的每一处寻求神的指引。

LEAVE A RESPONSE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